1895年是什么年(乙未抗倭:台湾最大的抗日运动)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1895年4月17日,清朝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据条约,清廷向日本赔偿2亿两白银以及3000万两“赎辽费”,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予台湾。之后,日军先遣队拿着《马关条约》登陆台湾,企图兵不血刃侵占台湾。
此举遭到了驻防台湾的清军以及广东台湾民众的激烈反对,他们于1895年5月23日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年号“永清”(为永远终于大清之意)。并一致推举台湾的巡抚唐景嵩为“总统”、黑旗军统帅刘永福为大将军、台湾士绅代表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台湾抗日战争,因为1895年是农历乙未年,遂称之为乙未抗倭,或乙未战争。
台湾岛内的变化,粉碎了日本人试图轻易侵占台湾的企图。日本当局遂以日本海军大将桦山资纪为首任台湾总督,准备武力夺取台湾。5月24日,桦山资纪自广岛宇品港启程赴台,跟在桦山资纪后面的是日军近卫师团3万余人,浩浩荡荡杀奔台湾而来。近卫师团是日本天皇亲卫军,师团长是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系日军精锐中的精锐,可见日本人对台湾是势在必得了。
由于当时清廷被迫召回了驻防台湾的清军,导致岛内防卫混乱,6月3日,日军趁虚攻取基隆制高点狮球岭炮台,基隆陷落。6月11日,鹿港商人汉奸辜显荣与日军里应外合,在台北制造混乱,日军得以趁虚攻陷台北,日军的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由此也造成了桦山资纪骄傲轻敌的心态。这一阶段,日军伤亡甚小,但因为疟疾病死者却达到了4700余人。
6月17日,桦山资纪在原台湾布政使衙门建设总督府,此时部分没撤回大陆的清军和黑旗军以及台湾义勇军被迫退守台湾内地山区继续抵抗日军。6月19日,近卫师团数千人深入内地攻击抵抗军,在新竹遭到顽强抵抗,日军伤亡惨重。而后,以胡嘉猷、吴汤兴、姜绍祖、徐骧为首的台湾客家义勇军在平镇、湖口、龙潭之间伏击日军,日军大败,岛内军民士气为之一振。
持续的失利,使得日军残暴凶狠的本性暴露,他们撕下了此前虚伪的面纱,开始大量屠杀台湾平民,以恐吓台湾民众的抵抗意志。其中日军在桃园,中坜,甚至大汉溪流域,实施所谓“无差别扫荡”,导致数千无辜百姓被害,何其凶残。8月23日,日军与义军在义军大本营彰化展开会战,义军利用八卦山炮台,大量杀伤日军,日军则调集重兵强攻八卦山炮台,最终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彰化失守。但日军损失也非常惨重,近卫师团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也病死军中,士兵伤亡逾万。而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依旧强劲,紧靠近卫师团已经无法侵占台湾了。
于是,在10月11日,日军大将乃木希典率领的台湾远征军第二师团以及协同部队5万余人,30艘战舰增援台湾。如此一来,日军的实力已经数倍于义军,且义军久战疲惫之师,日军又是新来的生力军,形势已经无法逆转。即便众寡悬殊,义军仍然与日军鏖战一个多月,至11月27日,最后一支义军六堆客家义勇在火烧庄全军覆没,这场从5月开始至11月结束,为期半年多的战争才彻底结束。日军在这半年的战争中战死病死受伤的人数突破了3万人,超过了整个甲午战争的日军伤亡人数总和,台湾义勇军以简陋的装备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打出了这样的战果,当得起“勇士”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