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的演变过程图片(“福”字的由来,你知道吗?)
福是形声字,从示,畐声。本义就是福祉。
古时候,人们所说的“五福”是指:长寿、富裕、康宁、修好品德、考终命。
——贴“福”字是传统年俗
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如今,人们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院落大门上,院内的屋门楣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祈求幸福降落,和谐美满。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对贴“福”字有一段真实的记述:“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这里的“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了。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浩荡、“福运”满满。春节贴“福”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坊间的人们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到对幸福的向往和祝愿,还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到)”。福字不能倒贴,但一家一户的大门口,为迎福纳福“福”字应正贴。
——“福”字历史渊远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的“福”字,为合体会意字,与祭祀祈祷有关。因为,古时,人们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甲骨文中的“福”字左边是一个人,跪在地上,两手平举,为“双手举酒祭天”的象形文字,意思是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右边是一个盛酒的鬲,搭在架子上。好像一个人摆上了酒水,然后跪下祷告祈求。
随着文字的演变,福字造型有所简化,逐渐形成了左边一个“礻”部,右边是“一口田”的组合。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福”字上,寄托了人们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福”字贴法还是很讲究的
快过年了,每家每户都要贴“福”字,但贴“福”字在冀东一带还是有讲究的。
“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类小“福”字。人们根据“福”字的大小,该贴在什么地方一定要记住。
倒“福”字,要贴在坐北朝南的门厅的正前方,这叫做“福入厅堂”,切记一家只能贴一个,如果贴多了,叫做“重蹈覆辙”不吉利。
正“福”字一家也只能贴一个,须座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门“福”必须是正福,叫做“迎福进门”。切忌把“福”字倒贴在大门外,大门口外贴“倒福”会有一种流年不顺的感觉。所以门“福”必须要正“福”。另外还有抬头福、旺财福等都要各归其类。
过去,人们贴“福”字也是很讲究的。譬如如家穷的人家贴“穷福”,欠债的穷人往往过了小年或三十早晨把“福”字贴上,就是把所有的讨债人都挡在门外,因为一旦贴上了门“福”就相当于过年了,讨债的就不能再上门逼债,这叫做“穷福”。
真正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年三十的下午,太阳未落之前,且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门福”,再贴室内“抬头福”,以此类推。
——倒贴“福”字的传说
在民间,还有能工巧匠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等。过去,因为人们对“福”字多为手写,所以民间就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
“福”字倒贴在民间有一则传说。是说明太祖朱元璋在过年时节,让皇城家家户户贴上“福”字,有户人家不认字贴反了,于是朱元璋大怒。这时候马皇后就说这样倒着贴是指“福倒了”,于是,那家人不但免罪还得了赏赐。
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水缸和垃圾箱。这两个地方的东西要从里面倒出来,为了避讳把“福”气倒掉,于是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另一个地方是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东西物品的地方,倒则“福”字,寓意福气(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另外,贴“福”字还有一个逐“穷”神的传说。是说周朝时的姜太公(姜子牙),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不能进来。因此,“福”字就是象征着摆脱穷困、幸福来到了。
大门上的“福”字,因有“迎福”和“纳福”之意,且大门是一家人的出入口,是一个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禁忌倒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