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辛弃疾赏析解读(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赏析)
飞花令里读宋词,云字令。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他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又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婉约。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原文】: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翻译】: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登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时代背景】:
辛弃疾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但作于在福建任职时期。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有感而作此词。
【赏析】:
- 意境雄浑:开篇“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以磅礴之笔勾勒出宏大的场景,将西北的浮云与万里长剑相连,暗喻了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意境雄浑壮阔。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描绘了高山夹江、水流汹涌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又蕴含着一种被压抑的力量,与词人心中的壮志和无奈相呼应。
- 用典精妙:词中多处用典,如“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借用晋代张华、雷焕发现斗牛之间紫气是宝剑之精的典故,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此地或许藏有英雄豪杰和报国的力量;“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运用温峤燃犀角照水妖的典故,表现出词人对黑暗现实的忧虑和对奸邪小人的警惕;“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用陈登的典故,表达自己虽有壮志但年华老去、不受重用的无奈与悲愤,却又以看似旷达的语句来掩饰内心的痛苦。
- 情感复杂:整首词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国家沦陷的悲愤,如“举头西北浮云”,展现了对中原故土被侵占的痛心;又有壮志难酬的感慨,像“元龙老矣!不妨高卧”,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词人感到失落;同时还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如“风雷怒,鱼龙惨”,暗示了朝廷的黑暗和小人的当道,使爱国之士的努力受到重重阻碍。
- 对比鲜明:词中存在鲜明的对比。例如开篇的“举头西北浮云”所暗示的国家危急局势,与结尾“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所描绘的平静、安逸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人们麻木不仁的不满。这种对比使词作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也引发读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情感的佳作,通过独特的意境、精妙的用典和复杂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